就長和計劃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一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新聞發言人昨日再度作出回應,指出「高度關注有關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規避審查,未獲批準前,不得實施集中,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與今年3月份首次回應相比,此次「兩個不得」的明確表態,發出更加強烈的信息。相關企業必須切實遵守國家有關法律,切實履行自身的承諾,立即停止相關交易,否則國家有關部門將采取必要行動,后果非常嚴重。
相關企業多番進行公關操弄,意圖讓計劃蒙混過關。近日,《華爾街日報》再度「放風」稱,意大利航運巨頭家族持有的地中海航運公司,考慮將兩個巴拿馬港口從長和交易中剝離,先收購余下41個港口;余下的2個巴拿馬運河港口的交易中,51%股權由貝萊德旗下GIP持有,49%由TiL持有;報道并指「這組合有助令美國總統特朗普相信巴拿馬港口將交由美資控制。」
顯而易見,這是意圖通過改變交易組合,來達到完成交易的目的,本質上依然是將港口拱手相讓給美資財團。但不論如何變換名義,交易主體自始至終都是美資財團貝萊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安排之下,美資寧可不要其余41個港口,也要確保巴拿馬運河港口的控制權,足以說明這宗交易的性質。就在昨天,特朗普就巴拿馬運河港口發帖稱,無論是美國的軍用還是商用船只,都必須得到免費通過,并威脅稱「若沒有美國,這兩個港口根本不會存在」。
一旦美資控制了該港口,中資船只日后又豈能「順利」通過?美國勢必會千方百計進行刁難,正如日前宣布將對所有中國制造船只征收天價港口費一樣,意圖全面封堵中國的航運業和造船業。如此淺顯不過的道理,長和豈會不知道。但相關企業明知交易將嚴重破壞國家的安全和利益,也要按美國當局的意圖落實,并且不斷進行眼花繚亂的迷惑性操作,到底意欲何為?
3月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表示,「我們注意到此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這是國家相關機構的首度表態,當時輿論就已指出,這是實質性審查,國家有足夠的法律賦權和手段進行。但一個月過去,長和并沒有采取果斷中止交易的決定,反而不斷朝著美方所希望的交易方向推進。對此,國家市監總局再度發聲,而時隔近一個月,兩次表態有著巨大的區別。
從「注意」到「高度關注」,從表示「進行審查」到列明「兩個不得」,從指出「公共利益」到強調「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從未指明具體對象到強調「交易各方」,國家市監總局的立場和態度很清晰,執法的要求和力度一次比一次明確。與其說這是「關注」交易,不如說是提出嚴正的警告。如果相關企業堅持「一條路走到黑」,結果是可以預料到的,不僅交易不可能成功,企業其他經營也必會受到影響。
當前美國所發動的不是普通的「關稅戰」,而是一場全面遏制中國發展的「絞殺戰」,從早前的科技、金融,到近期的貿易、航運、制造業,未來只會不斷「加碼」。退一步不僅不可能海闊天空,更可能是萬丈深淵。美國要的不是我們的「稅」,而是我們的「命」。在大是大非面前,堅定地與國家站在一起,堅定地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這是中國人應有的風骨和氣節。那些在關鍵時刻出賣國家利益、替敵人搖旗吶喊的,香港同胞不答應,全國人民也不答應,絕不會有什么好下場。長和必須立即停止交易!
圖:長和的港口交易繼續引起各界關注,有航運界人士指出,任何商業買賣如牽涉國家利益,都應該慎重考慮。
長和計劃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等資產,持續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言人重申,高度關注長和出售海外港口有關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規避審查,未獲批準前,不得實施集中,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
香港各界人士對此紛紛表示支持,表示這是維護國家發展利益的必要舉措。有航運界人士指出,任何商業買賣如牽涉國家利益,都應該慎重考慮,「做個錚錚愛國企業家,福蔭子孫留佳話」。有工商界人士強調,當觸碰到國家利益及戰略安全底線時,真正有商業遠見的人會全面考量,守住大義大節。唯有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才能避免成為「無根浮萍」,避免留下罵名。 \大公報記者龔學鳴
針對《華爾街日報》4月16日報道稱「長和出售海外港口將分拆為兩個交易繼續進行」一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新聞發言人27日回應表示,高度關注有關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規避審查,未獲批準前,不得實施集中,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
港口交易倘達成
中企將面對不公平競爭
進出口界立法會議員黃英豪表示,在全球地緣經濟格局劇烈震蕩的背景下,這宗交易不僅引發了圍繞國家戰略安全、國際商貿規則與企業社會責任的廣泛爭議,更是涉及中國與拉美地區年貿易額超6000億美元的「海上生命線」,也與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息息相關。中國政府有關部門依法啟動反壟斷審查,既是對國家核心利益的必要守護,也是對香港長遠發展的責任擔當。
黃英豪指出,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在社交平臺上發帖稱,應該允許美國船只免費通過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可見美國完全無視國際法和運河所在國法律和合約精神,這種行為會再削弱其影響力和其他國家及人民對美國以及美債和美元的信心。他重申,作為商界人士,重大決策不應只是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當觸碰國家利益及戰略安全底線時,真正的商業遠見是需全面考量,唯有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才能避免成為「無根浮萍」。
香港明華船務有限公司主席、海運學會主席、世界航商大會董事長兼總經理林銘鋒表示,通常跨國企業收購抑或合并,都需要得到相關國家反壟斷當局審核通過才可成交。任何商業買賣如牽涉國家利益,都應該慎重考慮。他強調,長和當前的妥善處理方法應是重新考慮,從長計議,與相關部門密切溝通。
立法會議員郭偉強表示,據貝萊德主席兼行政總裁芬克向股東發函的內容,今次收購是由貝萊德集團與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GIP,2024年底被貝萊德收購)聯合Mediterranean Shipping Company SA(MSC,擁有577艘貨柜船)及Terminal Investment Ltd(TIL,全球最大貨柜碼頭營運商之一)進行的。如若這筆涉及「和記港口在23個國家43個港口的80%權益,以及在巴拿馬運河兩個碼頭的90%權益」的交易能夠達成,上述聯合財團將在全球擁有約100個碼頭。這也意味著,這宗交易會令中國海運企業遭遇不公平競爭。
維護國家利益
企業才能真正成功和長久
新社聯離島地區委員會副主席陳嘉麗表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法對此交易進行審查,是維護國家發展利益的必要舉措。希望長和將企業利益與國家利益緊密結合,強調以家國情懷為指引,才能達到真正成功和長久。她強調,當前美國對中國和香港特區濫收關稅,以及提出對中國制造或擁有的船舶征收高額港口費用,以遏制中國造船、物流和海運業發展,長和這項交易已絕非純粹的商業活動,有關企業不能再執迷不悟了。
【大公報訊】記者龔學鳴報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日前表示,長和港口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規避反壟斷審查。相關新聞在社交媒體上受到網民熱烈討論,大家紛紛表示,國家利益大于一切,支持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法調查!面對如此大是大非,商人應該守住底線,呼吁長和謹慎考慮。
網民「沉逸」說,中美博弈是國戰,國家安全是底線和紅線!覺得可以靠資本力量去沖的,只能說請別后悔。 「吳四海」表示,長和將出售的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分拆交易,明顯是在規避反壟斷調查;但長和是否清楚,賣掉這次交易中涉及的任何港口,都有可能卡住國家的船運,從而被迅速鎖住咽喉呢? 「云開吾見青」質疑:企業并購自說自話怎么保證公平競爭呢?支持國家一查到底!